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与中美数家研究机构,于11月13日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联合发表了关于晚侏罗纪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成果。新种标本产于河北省青龙县干沟镇髫髻山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距今约164-159百万年前),属于燕辽生物群。新材料不
浏览量:0
时间:
《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9月4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鱼类登陆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他们在宁夏青铜峡发现了一种3.7亿年前的古鱼——周氏鸿鱼,该鱼体长达到1.5米,兼具根齿鱼类、希望螈类和四足动物的特征,揭示
浏览量:0
时间:
长期以来,嵌齿象类(gomphotheres)被认为是长鼻类演化的中心环节,它被认为是生存至今的真象的祖先类型,而剑齿象类(Stegodontids)、喙嘴象类(Rhynchotheres)、居维叶象类(Cuvieroniines)的起源都或多或少与嵌齿象有关。然而,嵌齿象同时也被认为是长鼻类演化中的问题属种及垃圾箱类群,历史上至少有
浏览量:0
时间: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与来自英国和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发表了新疆三叠纪斯堪尼亚鱼目阜康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科研团队运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揭示出阜康鱼头骨内部的一些解剖学特征与多鳍鱼类似,并将化石
浏览量:0
时间:
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由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约5千万年前)所导致,然而对于高原如何隆起成今天的高度和规模,隆升过程中西藏地区环境曾如何演变,科学家们的认识分歧很大。关于隆起的时间,有观点认为高原在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早期就已经形成,并在渐新世(约3千万年前)或中
浏览量:0
时间:
5月2日,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加拿大等地多家研究机构的古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报道了一种生活在距今大约1.25亿年的恐龙——滕氏嘉年华龙(Jianianhualongs tengi)。这是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身长略超过1米,前后肢及尾部均有大型羽毛。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恐
浏览量:0
时间:
2017年2月16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蒋顺兴和程心等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王孝理和张军强等关于翼手龙亚目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研究报道的翼龙化石属于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标本产自辽宁建昌玲珑塔。这件标本的尾椎、翼掌骨和第五脚趾等
浏览量:0
时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3月8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报道了楚步澜博士等的最新科研成果。他们描述了一种4.2亿年前身披奇特鳞片的古鱼——丁氏甲鳞鱼,为探索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实证。作为志留纪潇湘脊椎动物群的新
浏览量:0
时间:
最近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新的鸟类化石产地,最初报道认为这一地点产出的所有鸟类化石都属于同一种今鸟型类: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产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属种多样性上,一般都以反鸟类化石材料为主,因此四合当化石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极少数以今鸟型类为主的早白垩世鸟类
浏览量:0
时间:
2月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邹晶梅,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红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道了一件发现于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反鸟类——多齿胫羽鸟(Cruralispennia multidonta),揭示了尾综骨与尾羽在鸟类早期演化中是相互独立的,还发现了一类形态特殊的羽毛。 
浏览量:0
时间:
剑齿虎曾广泛分布于新、旧大陆的新近纪及第四纪时期,它们是食肉动物中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类群,最早出现于中中新世,直到全新世早期还与人类共存,之后才绝灭。有证据显示,凶猛的剑齿虎的灭亡可能归因于人类逐渐强大的能力最终战胜了它们,甚至把它们当作猎物。与现生的大型猫科动物相似,大型的剑齿虎具有捕猎上的优
浏览量:0
时间:
主龙类有时又被称为初龙类,原义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leading reptiles or ruling reptiles)”,这一类群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恐龙、翼龙和鳄类等化石及现代动物。在最早的恐龙出现之前,各种原始主龙类已经是地球上非常繁盛的爬行动物了,众多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错综复杂,历来是古生物学领域争论的热点
浏览量:0
时间:
马与人类历史的联系可以追溯到350个世纪以前,最早的记录来自法国和西班牙旧石器时代中期约3.5万~10万年以前的洞穴壁画上的野马。人类驯养马的历史要比驯养狗更晚,家马大约在6 000年前才由西欧的泰班野马或东亚的普氏野马驯养而来。自那以后,马在人类的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始祖马然而,马自身的历史却悠久得多
浏览量:0
时间:
鬼鱼又叫吸血鬼鱼,分布于缅甸北部,据推测已在地球上繁衍近亿年。因生长着锋利的牙齿、酷似欧洲传说当中的吸血鬼,而被戏称为“吸血鬼鱼”。此鱼身长约17毫米,属于鲤形目家族。伦敦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动物学家Ralf Britz博士(拉尔夫·布里茨)为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他说:“这条鱼是近10多年来发现的最令人惊奇的脊椎动物。”
浏览量:0
时间: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