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光唇鱼俗称花连、大鲮、灰鲮、什开依、什央、花腰鱼、五杠鲮、火烧鲮、阿肚鲮、花榄鱼、花鱼、花鲮。彩虹光唇鱼为一群栖息于南方山区江河中下层鱼类。个体比较小,体长不超过150毫米。体侧有5条横黄色横宽带,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它倚着生藻类为食。体长约100毫米的个体即达性成熟。每年2-5月为繁殖季节。彩
浏览量:0
时间:
犁头鳅又名燕鱼、石扒子、牛尾巴、长尾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为一种栖息于山涧溪河水流湍急的石头滩上的底栖性小型鱼类。生活时,胸、腹鳍平展,吸附于石块上以免被水冲走。以固生藻类为食。对水质、溶氧量要求极高。生殖季节为4月中旬至6月初。
浏览量:0
时间:
胭脂鱼俗称紫扁鱼、玉环鱼、黄排、木叶盘、火烧鳊、红鱼。胭脂鱼的体色随其发育生长而变化。仔鱼阶段(体长25毫米以下)体呈灰白色;幼鱼阶段(体长30-80毫米)体呈褐色,体侧各有3条褐黑色横条纹,鳍呈淡红色,并杂有黑斑点。成熟个体的体为胭脂红色,体中线各有一猩红纵条,各鳍均淡红色。胭脂鱼幼鱼游动文静,十
浏览量:0
时间:
金丝鱼俗称红尾鱼、白云金丝鱼、邓鱼。为鲤科的一种小型鱼类,最大个体长仅40毫米左右,仅分布于我国广州白云山一带山区小溪流中。目前野生种群已绝迹。在东南亚地区的观赏鱼市场上有人工繁殖、饲养的个体。唐鱼以其体色鲜艳而著名,体两侧从鳃孔上角至尾柄基部各有一条金黄色条纹,体两侧上半部和条纹之下有许多黑
浏览量:0
时间:
这是一大群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山涧、小河溪鱼类,个体虽小,但色彩艳丽。体长在100毫米以下,多数为50-70毫米。这些鱼类性情温和,喜流水,对水质要求严格,饲养水温为10-28℃。以水生昆虫为食,少数种类为杂食性。饲养时要求水族箱底质为砾石,不宜多植水草。性成熟年龄多数为1冬龄。当前已饲养的观赏鱼主要有丹亚
浏览量:0
时间:
金鱼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的观赏鱼,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观赏鱼之一。金鱼原产于中国,最早发现其观赏价值而饲养可追溯到宋朝初年,人们在天然水体中发现野生的红鲫鱼,将其移入鱼池中饲养,使其繁殖后代,并开始选种和培育,经历了近八百年的时间,通过池养、盆(缸)养等阶段,逐渐家化成为现代品种繁多的金鱼家族。金
浏览量:0
时间:
锦鲤的原始品种为红鲤。早期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过人工改良为绯鲤,又称色鲤、花鲤,二战后改称锦鲤。锦鲤品种的划分主要依据其颜色分为若干品系。其鲤种来源分为绯鲤、革鲤和镜鲤。锦鲤共分为九大品系,约百余品种。根据色彩、斑纹及鳞片的分布情况,主要分为13个品种类型。1.红白锦鲤:锦鲤的正宗,全体纯
浏览量:0
时间:
我国是鲤鱼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展养殖的国家。目前,鲤鱼分布世界各地,是淡水鱼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鱼类。据史料查证,远在纪元前十二世纪的殷商时代,便开始池塘养鲤。据《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凿池养鲤。至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越国大夫范蠡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养鲤经,书中
浏览量:0
时间:
中国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饲养观赏鱼的国家。早在春秋时代,曾有人在湖北鄂州一带发现长江中有花纹鱼群游戏水,可以作为观赏鱼饲养。但一千多年来,中国观赏鱼的品种一直是围绕着金鱼的品种变化而发展。虽然也有一些名贵鱼品在我国培育成功或饲养,如锦鲤、唐鱼、斗鱼、食蚊鱼等,但都规模不大或流传区域极
浏览量:0
时间:
“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象样”这是四川渔民对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的形象化描述。四川渔民俗称中华鲟为腊子,白鲟为象鼻鱼,而胭脂鱼为黄排。谚语形容中华鲟与白鲟个体的巨大,中华鲟个体则可达千斤,而白鲟更为巨大,可达万斤之重。胭脂鱼从小到大,体形与体色变化很大,似乎成了另一种鱼。施氏鲟鲟鱼类是一
浏览量:0
时间:
银鲫是生活于冷温带水域的一种鲫鱼。它繁殖后代的方式与众不同。银鲫的染色体数目属于三倍体,即每个体细胞中含有162个染色体,它们产出的卵子,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仍然为162个。而普通鲫鱼的每个染色体中都含有100个染色体,它们的卵子和精子中的染色体都减半为50个,受精时,精子进入卵子后,形成了含有100个染色体的
浏览量:0
时间:
大麻哈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正象黑龙江渔民所说:“海里生,江里死”。大麻哈鱼是一种海河洄游性鱼类,它栖息于北太平洋肥育、生长。当它达到性成熟时,为了繁殖后代,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江河,上溯到产卵场生殖。在我国江河中产卵的大麻哈鱼,每年秋季(9-10月)来临时,成群结队渡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
浏览量:0
时间: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