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球知识平台!

信息瀑布

Network 分享 时间:

信息瀑布(Information Cascades),又叫信息级联

什么是信息瀑布

  信息瀑布,描述了人们的选择受到前人信息的影响,放弃自己喜好,追随前人的选择的一种现象。信息瀑布是导致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成信息瀑布有两个条件:可以看到别人的选择;看不到别人的心理。信息瀑布会造成一种情况,即使你的选择并不是你喜欢的,你还是会跟随前人。

  为什么叫信息瀑布,因为瀑布越往下,水量越大,所承受的冲击力越强,这在信息的传递上也就是说在信息的下游方,信息所出现的效果也就越强。

信息瀑布的误区

  在信息处理中,可能你掌握的信息是正确的,然而由于你受到前人影响,从而放弃自己拥有的信息选择,后面来的人也有很大概率受你影响放弃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所谓的“三人成虎”也真实的反映了级联可能存在的错误性。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即使在刚开始只有两三个人选择了B而放弃A,你还是有很大的概率放弃A转而选择B。一旦级联开始形成,人们会忽略自己的信息,而跟随前人的信息一直进行下去。也就是说,级联中个体的私有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

  比如游戏有A和B两个版本。两个游戏在画面、流畅度、节奏等方面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我们很容易发现处于一个朋友圈的人会选择同一款游戏,而不同的两个圈子很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游戏。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基于级联效应。

  假如原本你所在的朋友圈都在玩A,然后有两三个人提出了B更好玩一些,此时,这几个人的朋友也有很大的几率会选择B,然后他们的朋友也可能考虑转向B,这个过程以一个潜在的级联方式继续。最终,有可能改变起初的级联方向。

  信息级联现象在很多时候会误导人们,根据前人的选择进行选择,而很有可能在信息级联形成的初期人们的选择就是错误的,这样后面的人们就会跟着做出错误的选择。这种错误性的级联效应有时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判断,合理分析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不要盲目的“随大流”,做出自己的选择。

信息瀑布的例子

  随着集体行为动员人数的增多,个体参与集体行为的成本降低,进而激励更多的潜在参与者转化为实际参与者。与勒庞所说的、由非理性行为体组成的“乌合之众”不同,虽然“瀑布效应”或“门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集体行动参加者的从众心理,但它仍是理性的。

  餐馆A和餐馆B

  假如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肚子饿了,眼前有两家餐馆,一家门庭若市A,一家冷冷清清B,你会选择哪一家呢?

  答案肯定是热闹的那一家A。为什么呢?因为你选择了别人的选择。你看到了别人的行为。

  但假如这两家店看上去一模一样,甚至人少的那一家B更加的干净整洁呢,你更喜欢人少的那一家B的装修呢,你还是会选择第一家A吗?

  耶鲁大学韦尔奇教授及合作者在1992年发表的著名论文,利用信息瀑布理论研究资本市场上的羊群行为。结果证明:第一, 羊群行为经常是信息驱动的理性行为,正如选择是建立在观察前人的选择结果并进行推断的基础上,而非简单的跟风之举;第二,羊群行为不一定会造成资产泡沫,正如当A餐馆确实优于B餐馆时,信息瀑布让市场迅速收敛至有效状态一样。

  求职的例子

  一位年轻人在辞去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认真地找工作,直至偶然发现一份新工作很适合自己。于是,他郑重地向雇主提交了简历。雇主注意到,简历上有一段失业经历,并由此猜测,这位年轻人失业多半是因为他被其他雇主判定为不合格。雇主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雇他呢?结果就拒绝了这份求职简历,从而延长了年轻人的失业时间。不幸的是,同样的故事很可能重演。亦即,信息瀑布或许让这位年轻人沦为长期失业者。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