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折算后调整法
先折算后调整法(translation-remeasurement method)
什么是先折算后调整法
先折算后调整法是通货膨胀条件下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一种方法。是指先把国外附属公司的会计报表项目根据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成控股公司所在国的等值货币,然后再按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单位的购买力重新计算的方法。
先折算后调整法与后折算法的区别
先折算后调整法与后折算法的区别:
先折算后调整法其优点是不仅能揭示会计报表上外币汇率变化的影响,也能揭示控股公司所在国通货膨胀对国内投资者预期收益的影响。这一方法按单一的计量标准即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表示,也就是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表示的。
显然后折算法,将附属公司会计报表上以外币表示的项目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时,使用的是附属公司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率。若采用先折算后调整法,将已经折算成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的附属公司会计报表上的项目再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时,使用的是控股公司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两种折算方法在折算的立场、方法的构思上都是截然不同的。至于这两种方法的选择,迄今仍在争论。也有人认为,投资者关心的是用特殊物价水准而不是一般物价水准调整的会计报表。他们建议,首先对控股公司国内会计报表项目和其分设在国外的所有附属公司会计报表项目进行重新计算,以反映特殊物价水准的变化,然后,再以固定的现行汇率把一切国外附属公司的会计报表项目折算成控股公司所在国的等值货币。
先折算后调整法的案例分析
例:表:子公司比较资产负债表、子公司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子公司编制的、以美元表述的会计报表,及折算汇率和其他有关资料。假设,母公司要求子公司先按现行汇率法将会计报表的美元金额折算成人民币金额,然后,再按母公司国内的物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假定,该母公司所在国报告期初的一般物价指数为100,期末的一般物价指数为150,报告期平均物价指数为130;存货计价采用最后进价法。重编的子公司资产负债表工作底稿,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工作底稿,以及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净损益计算表如图表:子公司重编资产负债表工作底稿(19×7年12月31日)、子公司重编资产负债表工作底稿(19×8年12月31日)、子公司重编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工作底稿、子公司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净损益计算表所示。
| 19×7年12月31日 | 19×8年12月31日 | |
| 货币资金 | 300 | 350 |
| 应收账款 | 500 | 450 |
| 存货 | 800 | 900 |
| 固定资产 | 1000 | 1000 |
| 减:累计折旧 | 200 | 250 |
| 资产合计 | 2400 | 2450 |
| 应付账款 | 400 | 320 |
| 普通股 | 1800 | 1800 |
| 留存收益 | 200 | 330 |
| 权益合计 | 2400 | 2450 |
| 销售收入 | 3200 | |
| 减:销售成本 | ||
| 期初存货 | 800 | |
| 本期购货 | 2500 | |
| 可供销售存货 | 3300 | |
| 期末存货 | 900 | 2400 |
| 营业费用 | 100 | |
| 折旧费用 | 50 | |
| 所得税 | 170 | |
| 费用合计 | 320 | |
| 净利润 | 480 | |
| 加:期初留存收益 | 200 | |
| 减:现金股利 | 350 | |
| 期末留存收益 | 330 |
| 项目 | 美元金额 | 折算汇率 | 调整前 (人民币金额) | 调整系数 | 调整后 (人民币金额) |
| 货币资金 | 300 | 8.30 | 2490 | 150/100 | 3735 |
| 应收账款 | 500 | 8.30 | 4150 | 150/100 | 6225 |
| 存货 | 800 | 8.30 | 6640 | 150/100 | 9960 |
| 固定资产 | 1000 | 8.30 | 8300 | 150/100 | 12450 |
| 减:累计折旧 | 200 | 8.30 | 1660 | 150/100 | 2490 |
| 资产合计 | 2400 | 19920 | 29880 | ||
| 应付账款 | 400 | 8.30 | 3320 | 150/100 | 4980 |
| 普通股 | 1800 | 8.35 | 15030 | 150/100 | 22545 |
| 留存收益 | 200 | 1700 | 2550 | ||
| 折算损益 | — | 130 | 195 | ||
| 权益合计 | 2400 | 19920 | 29880 |
| 项目 | 美元金额 | 折算汇率 | 调整前 (人民币金额) | 调整系数 | 调整后 (人民币金额) |
| 货币资金 | 350 | 8.50 | 2975 | 150/150 | 2975 |
| 应收账款 | 450 | 8.50 | 3825 | 150/150 | 3825 |
| 存货 | 900 | 8.50 | 7650 | 150/150 | 7650 |
| 固定资产 | 1000 | 8.50 | 8500 | 150/100 | 12750 |
| 减:累计折旧 | 250 | 8.50 | 2125 | 150/100 | 3188 |
| 资产合计 | 2450 | 20825 | 24012 | ||
| 应付账款 | 320 | 8.50 | 2720 | 150/150 | 2720 |
| 普通股 | 1800 | 8.35 | 15030 | 150/100 | 22545 |
| 留存收益 | 330 | 2965 | 1298 | ||
| 折算损益 | — | 110 | 45 | ||
| 权益合计 | 2450 | 20825 | 24012 |
| 项目 | 美元金额 | 折算汇率 | 调整前 (人民币金额) | 调整系数 | 调整后 (人民币金额) |
| 销售收入 | 3200 | 8.50 | 27200 | 150/130 | 31385 |
| 减:销售成本 | 2400 | 20240 | 26829 | ||
| 营业费用 | 100 | 8.50 | 850 | 150/130 | 981 |
| 折旧费 | 50 | 8.50 | 425 | 150/100 | 638 |
| 所得税 | 170 | 8.50 | 1445 | 150/130 | 1667 |
| 净利润 | 480 | 4240 | 1270 | ||
| 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净损益 | 2143 | ||||
| 历史成本不变币值净利润 | 873 | ||||
| 加:期初留存收益 | 200 | 8.5 | 1700 | 150/100 | 2550 |
| 减:现金股利 | 350 | 8.50 | 2975 | 150/150 | 2975 |
| 期末留存收益 | 350 | 2965 | 1298 | ||
| 销货成本计算 | |||||
| 期初存货 | 6640 | 150/100 | 9960 | ||
| 本期购货 | 21250 | 150/130 | 24519 | ||
| 可供销售存货 | 27890 | 34479 | |||
| 期末存货 | 7650 | 150/150 | 7650 | ||
| 销货成本 | 20240 | 26829 |
| 项目 | 调整前 (人民币金额) | 调整系数 | 调整后 (人民币金额) |
| 年初货币性项目货币资金 | 2490 | 150/100 | 3735 |
| 应收账款 | 4150 | 150/100 | 4980 |
| 小计 | 3320 | 4980 | |
| 加:本年货币性项目增加销售收入 | 27200 | 150/130 | 31385 |
| 减:本年货币性项目减少购货 | 21250 | 150/130 | 24519 |
| 营业费用 | 850 | 150/130 | 981 |
| 所得税 | 1445 | 150/130 | 1667 |
| 现金股利 | 2975 | 150/150 | 2975 |
| 小计 | 26520 | 30142 | |
| 年末货币性项目货币资金 | 2975 | 150/150 | 2975 |
| 应收账款 | 3825 | 150/150 | 3825 |
| 应付账款 | 2720 | 150/150 | 2720 |
| 小计 | 4080 | 4080 | |
| 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净损益 | 21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