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球知识平台!

散居道士 虔诚修斋得成仙道

Network 分享 时间:
李大德 道长,江西乡下一散居道士也。以科教为务,自幼跟随师父外出做道场。剪纸、写对联、看地、择日、敲锣打鼓,无不在行。乡下的道场都是去斋主家里做的,坛场都比较简陋。但是李道长必不敢怠慢,有几件真丝的法衣,黄杨木的忏牌、象牙朝简,神仙画像等,都是祖师留下的。有人出高价收购,都被李道长拒绝了。根据其科仪中所记载的嗣派,李道长一脉,出自宋元时期的赵原阳真人。虽然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些错误,但是所做科仪仍然有宋元遗风。有一次,李道长奉邀去深圳邓氏祠堂做超度。晚上九点多的时候,道场仍在进行。忽然听到外面,有呜呜的声响,越来越近。邓家族人,吓得都回去了。只留下李道长带着几个徒弟继续做施食。施食之后,声音才逐渐远去。我问李道长怕不怕?李道长说:“怕肯定是有点怕的。但是我们做道长的不能露怯,如果一乱分寸,那我们一点威信都没有了。”李道长说:“我们做道场,是依科奉行的。师父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做。我们做散居的,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不能偷工减料,做不全的科仪,不能糊弄东家。行科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胡思乱想。经文上说:‘皈身皈神皈命’,连命都要皈依进去,神思不外驰,一念精诚,气息不乱,这样道场才能灵验。”李道长说,自己家里十三代做道士。以前的不知道,但父亲爷爷辈,皆得长寿。爷爷活了八十多岁,临走的时候,预先洗了头,穿好衣服后,羽化的。父亲也是无疾而终,于午时仙逝。铁冠道人曰:散居道士,多不知内炼之法,唯以行科为务。把做科仪当成是一门手艺。但是师承严格,保留了很多古代的规矩。我看很多江苏、上海地区的散居,做了一辈子道场,八九十岁还能登坛,声音洪亮,步履生风,不逊于年轻人。故知,行科之士,若能严格遵守师承,坛场规矩,其实也是一种修炼,是能获得切实的益处的。现在流传这么一句话:“念经拜忏,是祖师爷的戏子;打坐炼丹,是祖师爷的弟子。”将道场和修炼,截然分开。这个其实是不对。道场,原名斋法。斋者,齐也。世念纷纭不齐,通过修斋,齐其所不齐,以达到无为之境界。心明行洁,然后可以会通天道。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而仅仅是粉饰外在的威仪,则如同儿戏,不足以感通神明。白玉蟾祖师说:“古之圣人,以道学难入,世欲易迷,设科戒仪范之文,以一齐其外;著注念凝神之法,以正其心。复以炼气胎元之方,制其食味;又以祈真朝谢之品,涤其过尤。然后赿于学,无学之徒,臻乎冥寂,栖于损之又损之府。契乎无为,则邪谲之关键不开,镇静之醇和可致。”学道是无为之事,但是无为一般人很难做到。所以先从有为入手。做道场的时候,通过威仪存思,来检肃身心,注念凝神。久而久之,醇和可致,而仙道可期矣!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