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心来源于分别心,
从分别自己和他人开始,
然后执著自我的名、
利、观念等等而产生。
目前我们的社会环境、教育,
已经让我们习惯于思维自己是独特的,
鼓励发展自我,
这种环境助长了,
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傲慢。
傲慢心的产生一定会伴随,
其他负面情绪如嫉妒心、嗔恨心等,
由于它隐藏在其它情绪背后,
所以很难被发觉并根除。
当我们生起傲慢心时,
脸部有时会显露出坚硬、尴尬的表情,
行为和语言上也会表现出十分别扭,
不能够放松、敞开地同别人交流。
傲慢心强大的人处处想表现自己,
希望获得别人和公众的认可、赞扬;
不愿意与别人合作;
不愿意将利益众生的事分享给他人;
喜欢掌控别人,
不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
更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
有傲慢心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但对他人的不足之处却观察得十分仔细,
喜欢了解和谈论他人。
由于傲慢心十分细微,
有时我们对别人的赞扬和随喜,
表面上是善业,
但其背后却是傲慢心。
当我们与他人对比,
他人失败时,内心感到满足,
这时我们内心已种下了深深的恶因。
傲慢心能够滋生出嫉妒心,
而造种种身口意恶业,
自己常常会有失落感,
渐渐会产生自卑、挫败的感觉。
傲慢心对修行人来讲,
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特别是一些悟性比较高、
有点学问的修行人,
即使具德上师在他们身边,
也由于自己的傲慢心而错过求法的机会;
有些人求了法,
过一段时间后,
又会产生怀疑,
“上师给我传的法是否正确?
是不是一定要按照上师的教法和仪轨来修?”
还有些人自以为从理论上懂了,
自己很了不起了,
已经根本不需要修行了;
有些人做了少许善业,
就看不起没有做善业的人;
刚入门学佛就看不起不学佛的人;
禅修有一点觉受就看不起不禅修的人。
有傲慢心的人,
很难生起对众生真正的慈悲心,
内心积累不了任何功德。
藏地有句谚语,
“在骄傲的山上存不住功德的泉水”。
但傲慢心中有一种自信的傲慢,
是属于正面的能量,
傲慢心同自信的傲慢比较难区分,
需要有个标准来衡量。
傲慢心建立在外界无常的事物上,
比如金钱、地位、能力、学问等,
夸大对自我的评价。
自信的傲慢则建立在,
内心正知正念的基础上,
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
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有自信的人内心快乐、充实,
对自己的财富、地位、修行有满足感,
不需要同别人宣讲,
更不需要同别人对比。
我们需要放低自我,
这样修行境界才会提高,
内心的智慧和慈悲才能真正的开展。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我们的恭敬心,
来调伏傲慢心。
处处想到诸佛的功德,
并生起欢喜心;
处处发现自己的过患,
并生起忏悔心、惭愧心;
看到众生的痛苦,
我们立即放下自我的想法,
利益他人;
身口意礼拜,恭敬诸佛。
五加行中的大礼拜,
是调伏我们傲慢心的最好方法。
如果是没有学佛的人有傲慢心,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修行人看不到自己的傲慢心,
那是对佛法的玷污。
我们好好想一想,
自己现在还没有证悟,
有什么值得傲慢的?
过去的证悟者都那么地谦卑,
我们凭什么傲慢?